课题
|
数学《上下》
|
课时
|
1
|
课型
|
综合训练课
|
班级
|
弱教一年级
|
学生人数
|
8人
|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年级下册
|
教材分析
|
《上下》这节课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学内容简单易懂、充分联系学生学习的生活实际,是在学生已认识一些事物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班级学生在生活中对于“上下”的位置关系并不陌生,能确定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下位置的关系与顺序,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
学情分析
|
本课的教育对象是智障一年级的学生:
A组学生5人,能听懂指令,能用简单语句完整、准确地回答别人的提问;能很好地接受、理解课堂学习内容,识字量在200个左右,会认读数字;粗大动作正常,手眼协调性较好。
B组学生2人,能听从指令,能用简单语句回答别人的问话,但不完整,偶尔主动与人交流,能简单表达个人意愿;能部分理解课堂学习内容,会认读20以内数字;粗大动作基本正常,手眼协调性较好,能在方格里书写学过的汉字数字。
C组学生1人,能听懂简单指令,能用一两个字回应别人的问话;不能主动与人交流,习惯于用肢体语言(指、拍等)表达意愿;粗大动作正常,能书写十以内数字,但不够规范。
|
设计理念
|
在本节课中,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变得生活化。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了低年级智障孩子们的特点,以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在一个个具体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们进行了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和语言表达的康复训练。
|
教学效果
预 设
|
A组学生能准确分辨并流利说出物体的位置。
B组学生能准确分辨出物体的位置,在辅导下能正确说出物体的位置。
C组学生能识别图中的物体。
|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常识目标
|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
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景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
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想象力。
|
情感目标
|
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数学学习的快乐,并养成热情好客、整理物品的行为习惯。
|
康复目标
|
1、上课坐姿的康复训练。
2、仔细观察、认真倾听的康复训练。
2、学说完整话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康复训练。
|
教学重点
|
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
|
教学难点
|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
教学方法
|
图文结合理解法、图文结合讲解法、观察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
教学准备
|
情景图片、多媒体课件、文具实物若干、ipad平板电脑
|
教学流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组织教学
|
师问生好
|
生问师好
|
|
视频导入
揭示上下
|
导入语: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瞧!动画片开始啦!
动画片看完了,大家都看到了什么?小猴子和小猪在大树的什么位置呢?这节课大家就一起来探究和学习用“上下”来确定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板书“上下”)
|
师生互动
自由回答
|
视频引入对低年级智障孩子有强烈的吸引力。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
揭示主题
探索新知
|
1、观看微视频、自主识别上下位置。学生投屏汇报。
2、利用新知、解决问题(投屏)
(1)解决课前导入视频中的问题小猴子在大树上面
小猪在大树下面
(2)学生汇报、小结授新
贝贝在滑梯上面
皮球在滑梯下面
3、观看piad里的视频、再找找视频中的“上下”位置关系的例子。(投屏自由汇报)
4、翻阅教材:出示图片、辨别上下位置(投屏)
书包在椅子上面
跳绳在椅子下面
5、翻阅教材:动手操作、分辨上下位置(学生投屏演示)
动手贴一贴:
(1)水壶放在桌子的上面
(2)皮球放在桌子的下面
6、小结授新
|
自主探究学习
看图识上下
学生看视频后截屏汇报
学生投屏操作
|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观察,解决问题,发现上下这一位置关系。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
将生活化教学引入课堂,既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又让学生们真切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
课间律动
|
游戏“小手拍拍”
|
边说边做
|
缓解疲劳、精力充沛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
学以致用
深化新知
|
1、智力大冲关游戏:
第一关:小眼睛、去发现
学生们利用影像投屏将“头像”简笔画补充完整。
第二关:我是聪明的小帮手
图上是贝贝的房间,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太乱了)
那大家一起帮她收拾一下好不好!(好)
请你们打开iPad,按照提示的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后并汇
报,开始行动吧!
A组的提示:
(拖鞋在鞋架上层)
(运动鞋在鞋架下层)
B组的提示:
(拖鞋在鞋架上层)
(运动鞋在鞋架下层)
(布娃娃在床上面)
(玩具车在床下面)
2、常识延伸
看看教室里的物品摆放,用“上下”来说说这些物品的位置关系吧。(自由说一说)
|
学生看图观察、补充画面、画上眼睛、鼻子、嘴巴等.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认真倾听、理解并动手解决问题。
|
引导学生提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经历个人独立思考和同桌说一说的过程,使学生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使“上下”这一概念真正纳入到学生自己的认知系统中。
学生操作ipad小组合作探究、巩固新知,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常识的能力。
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手眼脑协调的能力
学以致用、利用所学常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
|
总结体验
完善新知
|
总结全课、收获“上下”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2)小结:同学们的收获真多,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在大家的生活中,有许多这样上、下位置关系的例子,数学就在大家身边,以后让大家学着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探究大家身边的数学吧!
|
发挥想象能力,自由说一说
|
丰富多样的分层次练习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巩固基础常识,发展思维,充分体现“做中学”的理念,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的学习。
|
布置作业
巩固新知
|
课后请同学们回到家里找一找,看一看你的床上和床下还有什么东西呢?和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好吗?下节课大家一起来交流。
|
完成作业
|
课后及时巩固新常识。
|
板书设计
|
上下
贝贝在滑梯上面
皮球在滑梯下面
|
|
|